-
3月09日
-
《蒼山元嘉元年畫像石題記》字詞考釋三則
中國石油大學(華東)文學院:伊强
原文發表於《出土文獻》第十一輯,中西書局2017年10月
1973年5月在山東蒼山縣城前村發現一座畫像石墓,墓室用六十塊花崗岩石料砌成,其中十塊刻有畫像。在墓内前室西横額畫像下的支柱上,有題記兩方,計十五行,二者内容贯通,可以連讀。[1]题記起首的“元嘉元年”,經學者往復討論,定爲東漢桓帝的元嘉元年(151),而非劉宋時的元嘉元年(424)。[2]其主旨是對墓葬建築和畫像内容所做的系統解釋,文字則爲隸書,只是寫刻較爲率意,俗字較多。整篇題記,三言、五言、七言雜用,文句體裁類似《荀子·成相》。[3]之後出版的各類有關漢代石刻的著録類著作皆收入了此題記,[4]一般稱爲《蒼山元嘉元年畫像石題記》,本文沿用這一名稱。題記與畫像内容的對應方面,巫鴻先生已有非常深入的闡釋。[5]字詞、文句考釋方面,亦有不少學者做了多方面的探討,但仍有一些可以進一步解釋的地方。本人不揣淺陋,把幾點想法寫在下面,請方家指正。爲討論方便,在諸家釋文的基礎上加以己見,將題記的釋文録於下,爲討論方便,每行之後用阿拉伯數字標示。
元嘉元年八月廿四日,立郭(槨)畢成,以送貴親。魂零(靈)有知,矜哀子1孫,治生與政,壽皆萬年。薄疏郭中,畫觀後當。朱爵2對游䙲(仙)人,中行白虎後鳳皇。中直(?)柱,隻(雙)結龍,主守中霤3辟邪央(殃)。室上□,五子舉,僮女隨後駕鯉魚。前有白虎青龍車,後□4被輸雷公君,後者推車,平梩冤厨。上衛橋,尉車馬,前者功曹後主簿,5亭長騎佐胡便弩,下有深水多魚者,後兒刺舟度諸母。便坐上,小車軿,驅馳6相隨到都亭,游徼候見謝自便,後有羊車橡其(槥),上即聖鳥乘浮雲。7其中畫,橡家親,玉女執尊杯桉柈,局(束)穩机好弱兒。堂(梁)外,君出游,車8馬道從騎吏留,都督在前後賊曹。上有虎龍(街)利來,百鳥共持9至錢財。其(梁)內,有倡家,生汙相和仳吹廬,龍爵除央(鶴)噣魚。10堂三柱,中直口(下)龍□非詳。左有玉女與(仙)人,右柱石□11請丞卿,新婦主待給水將。堂蓋(葱),好中瓜,枼囗囗12色未有盱。其當飲食,就太倉,飲江海。學者高遷宜印13綬,治生日進錢萬倍,長就幽冥則决絕。(閉)曠之後14不復發。15
一
第2-3行“朱雀對游(仙)人”,䙲,原作□,王恩田認為是䙴之省,通“僊”;“䙲□(仙)人”指僊人和仙人。[6]李發林說“疑讀為奂 ,大也”。[7]劉道廣則認為:“䙲,漢人俗書‘要’,通‘邀請’。”[8]毛遠明釋寫為□,誤為是“奚”字俗書,通“戲”。[9]按,以上諸說對䙲字形的分析,都未舉出其他確切證據,皆不可信。我們認為此字當釋為“與”。在西漢晚期的鏡銘文字中,有一類寫法的“與”字見表1:
表1 西漢晚期鏡銘文字中的“與”[10]
這種寫法的“與”字也見於其他漢代文字資料(見表2):
表2 其他漢代文字資料中的“與”
因此題記中的“䙲”當釋爲“與”。上面部分類似“西”的字形,還可參考“票”、“䙴”上部的隸變情况。再者,從文意看釋“與”也很通順。題記第11行“左有玉女與□(仙)人,“與”字則為常見的寫法“與”。這並不妨礙上文對“䙲”的分析解釋,因為在傳世古書及出土文字資料裡,同一書或同一篇(卷)中同一字的字形有異是很常見的。
二
第8行“局(束)穩机好弱兒”,“穩机”,原作□□。李發林釋作“穩(杔)”,並解釋說:“(杔),不識,疑為柂,借為妥。”語譯為“穩妥”。[14]毛遠明釋為“穩㭊”,無說。[15]劉道廣則解釋說:“穩,即《說文》之棼,麻布。《周禮·春官》:‘素車棼蔽。’喪事禮儀中的必備物。杭,通旊,陶製容器。”[16]以上各種解釋很難將原上下文講通。我們認爲“穩机”實即文獻中的“隱几”。“穩”字不見於字書,從漢字一般的結構考慮,當是左形右聲,因此可讀作“隱”。“(木凡)”當是“机”的俗字,右旁當是在“几”的形體上附加了飾筆而已,雖然在漢代文字資料裡尚未檢得類似的例子,但在北朝墓誌裡“飢”右旁有寫成“凡”的例子,[17]敦煌俗字裡也有將“机”右旁寫成“凡”的例子。[18]“机”即“几”的加旁字,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簡216:“镸桼(漆)”畫木變机(几)一。”[19]《說文》:“几,踞几”也。”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南郭子綦隱几而坐,仰天長嘯。”陸德明釋文:“隱,馮(憑)也。”
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:“孟子去齊,宿於晝。有欲爲王留行者,坐而言。不應,隱几而臥。”題記所在的石墓前室東壁畫像(見附圖),最初的發表者將中間一格稱爲“進馔圖”,並描述說:“一老婦坐床上,前置几案。兩側刻侍僕四人,跪進酒馔。左側一厨夫,執環刀,前置一案。上方置一酒樽。題記中‘其中畫象蒙親,玉女執尊,杯案㭋局……’可能指此格畫像。”[20]其中的釋文雖有些錯誤,但指出此格圖像與題記中的哪些文字相對應的觀點,後來的研究者皆未有異議。揚之水先生在討論漢代的几、隱几的時候,曾以此畫像爲例。[21]從文意並結合畫像看,“穩机”釋爲古書中的“隱几”還是很通順的。回過頭來,“局(子朮)”當是“穩机”的修飾語,李發林認爲“借爲‘拘束”,[22]其說過於簡單且無任何論證。劉道廣認爲是器物名,但却無進一步說明,純屬猜測。“局”無需破讀,《說文·口部》:“局,促也。”“(子朮)”左旁不很清楚,但右旁“术”則清晰可辨。頗疑當讀作“怵”,《說文·心部》:“怵,恐也。從前後文看“局(子朮)”當是局促不安的意思,與後文“好弱兒”也能贯通一致。
三
最末一句“閉壙之後不復發”,“閉”原作□。雖然在漢代文字資料中“閉”所從的“才”常寫成“下”或“卞”形,但此□中間部分明顯是“大”形,因此釋為“閉”似不合適。《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》“閉”字條下收有□(居延簡甲七六五)一形,[23]裘錫圭先生已引于豪亮先生說釋為“關”。[24]在肩水金關漢簡裡亦有用例,如表3中的三例:
表3 肩水金關漢簡中的“關”字
其中第二個字形,由於簡文殘缺,其具體詞義尚不清楚,何茂活先生認爲右旁是閔”字,[25]與原字形不合,其右旁明顯是“關”字。參照以上漢簡中的例子,可知題記中原釋爲“閉”的字也可能是“關”字。《方言》卷十二:“關,閉也。”從文意看,釋爲“關”也很合適。
上文所討論的《蒼山元嘉元年畫像題記》,其主旨是對墓葬建築和畫像内容所做的系統解釋,由於整篇多用俗字,且刻寫率意,加之有個别文字缺損,因此有些文句尚缺乏清晰一致的釋讀。本文則主要利用出土漢代文字資料,從文字訓詁的角度,對其中的三處文字及相關文句做了考釋,希望能加深對個别文句的理解,並更清楚地認識題記與晝像内容的對應關係。
附圖:
圖片據山東省博物館、蒼山縣文化館:《山東蒼山元嘉元年畫像石墓》,《考古》1975年第2期
注釋:
[1]參看山東省博物館、蒼山縣文化館:《山東蒼山元嘉元年畫像石墓》,《考古》1975年第2期。
[2]參看孫機:《蒼山元嘉元年晝像石與題記》見楊泓、孫機:《尋常的精致》,遼寧教育岀版社1996年。
[3]有關“成相”的體例特點,可參杜國庠:《論荀子〈成相篇〉》,見氏著:《先秦諸子的若干研究》,生活·讀書·新知三聯書店1956年。
[4]參看劉海宇:《山東漢代碑刻研究》第313-315頁,齊魯書社2015年。
[5]巫鴻:《超越“大限”——蒼山石刻與墓葬叙事畫像》,見巫鴻著,鄭岩、王睿編,鄭岩等譯:《禮儀中的美術——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》第202—224頁,生活·讀書·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。
[6]王恩田:《蒼山元嘉元年漢畫像石墓考》,《四川文物》1989年第4期。
[7]李發林:《山東蒼山元嘉元年查像石墓題記試釋》,《中原文物》1985年第5期。
[8]劉道廣:《蒼山元嘉元年畫像石墓題記注釋》河南漢晝研究編輯部:《漢晝研究》創刊號,第52頁,河南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。
[9]毛遠明:《魏晉六朝碑刻校注(第一册)》第174頁,縫裝書局2008年。
[10]王綱懷編:《漢鏡銘文圖集》,中西書局2016年。
[11]王夢鷗:《漢簡文字類編》第88頁,[臺北]藝文印書館1974年。
[12]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:《肩水金闕漢簡(貳)》中册第49頁,中西書局2012年。
[13]連雲港市文管會辦公室、連雲港市博物館:《連雲港市東連島東海瑯邪郡界域刻石調查報告》,《文物》2001年第8期。
[14]李發林:《山東蒼山元嘉元年査像石墓題記試釋》。
[15]毛遠明:《魏晉六朝碑刻校注(第一册)》第174頁。
[16]劉道廣:《蒼山元嘉元年晝像石墓題記注釋》,收入《漢畫研究》創刊號,第54頁
[17]見秦公:《碑别字新编》第188頁,文物出版社1985年。
[18]張涌泉:《敦煌俗字研究(第二版)》第303頁,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
[19]裘鍚圭主編:《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》第陸册第204頁,中華書局2014年。
[20]山東省博物館、蒼山縣文化館:《山東蒼山元嘉元年畫像石墓》。
[21]揚之水:《隱几與養和》,收入氏著:《古詩文新證合編》第322頁,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。
[22]李發林:《山東蒼山元嘉元年盡像石墓題記試釋》。
[23]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:《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》第847頁,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年。
[24]裘錫圭:《〈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〉讀後記》,收入氏著:《裘錫圭學術文集·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》第368頁,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。
[25]何茂活:《〈肩水金關漢簡(貳)〉疑難字形義考辨》,收入《簡帛研究二○一四》第227頁,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。
标签:
除非注明,文章均为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原创,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:http://www.han-art.net/view.asp?id=280
- 评论:(0)
- 隐藏评论
【评论很精彩,有内幕、有真相!】